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沈莲霞(学生)/15级
七月,正值盛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七月意味着炎热的夏季,骄阳似火,让人难熬。而对于家乡的人来说,当七月的太阳像火炉一样烧得正旺的时候,家乡热闹而繁忙的时刻就到了。我的家乡,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的七月,这里都会迎来农忙的季节。那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那一束束丰满而显得沉重的稻穗意味着农民伯伯们四个多月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是的,对于家乡的人来说,七月是收成的季节。
而对于我来说,七月也是我的收获季。这个七月,我将迎来对我前十几年努力的成果检阅的成绩单,它将决定我能不能获得大学的入场券。终于,焦急的等待有了结果,我得到了大学的入场券。这意味着我能在金秋的九月步入大学殿堂,也意味着我将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而这张入场券带给我们全家的,不仅仅是欢呼雀跃还让我们眉头紧锁。
很小的时候就明白,我们姐妹几个能接受教育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那时候一家六口人就住在几平米的老房子里,每当雨季来临,不是上面漏雨就是房间进水,父母总是担心屋后会不会塌方,一晚要起来巡视好几次还要把房间的积水舀出去,那时他们整晚都睡不踏实。这种住宿条件,可想而知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常年务农,农闲时父亲会出去打点小零工,但要支付四个孩子的学杂费,并不是笔小数目。甚至于,那些经济好点的亲戚都被我们借怕了,好像我们的穷会传染似的,渐渐和我们少了联系,更别提帮我们一把。那时,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让那些对我们避而远之的人好好看看。幸亏母亲的外婆外公和舅妈肯伸出援手,总是找各种理由接济我们。那时候总在想,以后有能力了就要好好报答她们,所以我们姐妹几个总是很争气,学习都不用父母操心。不曾想,两位老人家在我还在读中学时就相继过世了。
后来村里的小学停办,这意味着我和二姐还有弟弟得到临村读寄宿学校,也意味着初三毕业的大姐不能继续升学。这时又是母亲的大舅妈借了大姐学费,但因为总总原因,大姐在高一下学期还没结束就被迫辍学,甚至都来不及感伤,刚回家第二天就被父亲送到工厂去了。这更让我明白了受教育对我们来说有多么宝贵。对于农村人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很难,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权,而读书受教育就成了我们改变自己命运最快最便捷的途径。因此,我更加贪婪的吸收着知识。后来实行了义务教育法,父母的负担减轻,才得以无忧的上到初中。初中时,我总是寝室第一个起床,班里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我努力汲取养分,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好,不辜负曾经帮过我的和家人的付出。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我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的某些情况,只凑齐了学费。正愁该如何解决我的生活费时,老师告诉我国家的助学政策,并帮我申请了助学金,国家的助学政策犹如酷暑中的凉风,寒冬里的炭火般,为我送来了温暖。而在高三时,我又得到上海一个翁叔叔的资助,正是靠着这些资助款,我才能心无旁骛的学习,才能买更多的学习材料,虽然我是属于资质愚钝的人,但我坚信勤能补拙。事实证明,足够全力以赴的梦想是可以起飞的。我的的付出让我收获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同时也说明我没有辜负那些把我从辍学的边缘拉回来的国家和个人对我的期望,没有辜负师长和家人的期望。
然而,尽管在省内,我的成绩读得上本科,虽然不是一流的,家人依旧满心欢喜。但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在省内读,一年下来学费和生活费合起来至少要两万多,而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笔无法负担的巨款。所以,最终选择了出省,因为出省学费比较便宜,但也因此错过了选本科的机会,最后只能选择读专科。虽然学费便宜了一大半,但对家里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这个时候,国家的助学政策犹如圣诞老人般,助我达成心愿。并且,我还申请了助学金,这也大大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上了大学,更广阔的天空,我更加觉得自己的渺小。我更加倍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社团,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了一份兼职,给自己锻炼的机会也赚点生活费,一举两得。
世间最难忘的大概就是那个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给你带来希望的人。而我很幸运,每次孤立无援时,,国家这个坚强的后盾都会在我身后给我力量和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尽情追梦。我也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像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把这份爱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