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城坤(学生)/15级
我,一个来自国家贫困县的农村孩子,自记事以来,父母一直耳提面命,要我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父母因为世代务农,扎根在乡村土地,深知因为没有文化没有学历而只能从事体力活动的苦,所以才拼命要供我和弟弟读书,希望我们能通过这条路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农村。
是乎,我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心里也有了一丝安慰,但我知道父母其实时常在为家里经济发愁,多次深夜我都能隔着墙壁听到父母的低语和轻声叹息。但父母总是让我不要管这些,只要我努力,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上学,这些话我依然记得,它们已经深深烙在我心里。但随着升学,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依靠务农并不是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每次只有等到家里的农产品销完才会有可以挪动的收入,所以有时候就会显得窘迫,捉襟见肘。我又年纪尚小,无法分担经济问题,还好国家对贫困地区学生教育的重视让我有了可以让父母减轻压力的能力,我申请了国家贫困助学金,并在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下,获得了国家的帮助,为父母分担了些许压力,并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就这样,我顺利考上了县里唯一一所重点中学,父母心里有喜有愁,喜的是我考上了重点中学,离大学又近了一步,愁的是升入高中意味着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收入来供应我的学习。父母身上的担子一直没有撂下,反而还在加重。高中因为各种原因心理波动起伏,经常处于低谷,成绩也没有太大的起色,甚至一度跌入谷底。每次家长会父母看着那成绩眉头紧锁都会让我心如刀割,越接近高考越觉得我必须努力不能让父母的心血白费,于是成绩慢慢有了提升,脱离了谷底。
高考完之后,分数已经出来,我慎重的填完了志愿后,觉得我不能就这样在家里干等,我要为自己赚点学费,能赚多少是多少,至少能给父母减轻点压力。便南下来到广州,在制衣厂从事杂务。广州的暑假工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了金钱的来之不易,每天长时间单一大量的工作磨砺着我的耐性,工厂周围响到半夜的机器轰鸣声,工厂逼仄压抑的气氛让我感到不适,深夜下班洗完澡躺在床上都在想,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我的未来是不是会像现在一样,蜷缩在这个大城市的角落,没有立足之地。在紧张的工作中我收到了录取信息。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地,我终究没有辜负父母的辛劳,我实现了大学梦,离走出山村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因为国家的资助,我离梦想越来越近,我的梦想也得以走得越快越远。
但放眼中国,像我这样家庭贫困甚至比我更艰苦的孩子不知还有多少,我从心里觉得我也应该学会帮助别人,或许能力有限,或许范围有限,但我可以从身边开始从少开始。并且学会感恩,感谢国家的在我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为我的梦想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为我的人格的塑造添砖加瓦。